选址与规模:规划区总规模为209968万亩。家庭牧场总规划面积180625亩(文冠果29343亩),包括六大草原文化庄园、家庭牧场、养殖基地、草原营盘区;包括六大草原文化博物馆及其带动的6个草原部落(3个蒙元草原部落、1个非洲草原部落、1个南美潘帕斯草原庄园、1个蓝湖地热城)、家庭牧场、草原营盘区、养殖场;其中共建1000户家庭牧场,每户居住房屋占地0.5亩,共计500亩;六处草原文化博物馆,总计占地300亩;六处草原营盘区总计71000(108106亩作为储备草场,或大的草场营盘轮牧区)两处养殖场和一处育马基地,共计155亩。其他建设用地 33亩,山地531亩。
规划思路: 在草业和牧业的基础上发展家庭牧场产业,提高蓄草量,进行牛马羊的搭配养殖,打造集生态修复、休闲度假、生态养殖、房屋租赁于一体的时尚、艺术、休闲中心。
牧草种植:为项目区退化沙地面积共计29217亩,在退化沙地上种植文冠果、玉米、菌草、冰草、苜蓿、韭菜花和金莲花,集中饲养牲畜而专门种植草地,既是生产场地(打草场),也是休闲度假区。主要种植类型:中国重要种植优质牧草如羊草、冰草、苜蓿等,高产优质牧草如饲料玉米、菌草等。现有的土豆种植地全部改造成为牧草种植地。包括韭菜花种植、金莲花种植。从而达到将改良沙地、喂养牲畜、旅游观光三大功效相结合的目的。
六大草原文化庄园:按照地形、位置、牧草类型和生长状况等,将其划分为六大草原区,以全球最美草原和地方特色草原命名,每个草原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建设一个核心庄园部落,主要功能为游客集散、文化展示、综合服务。养殖基地建设:每个部落的养殖基地规模为50-55亩,共计300亩,距离草原部落2.5公里左右,平面为长方形。生活区、管理区、饲养区严格分开,用防护林带隔离。生活区设置在场区的最上风向,占地20亩;管理区须设有饲(草)料房、青贮窖、饲料加工房等功能用房,占地10亩;生产区合理布局,以草定畜,牛、羊、骆驼,分开饲养。隔离林带宽15米,乔灌混交,紧密式,共占地5亩,每个区域棚圈占地15亩;粪污水处理设在生产区下风向地势低处,与其他严格分开,占地5亩,各区之间设置有效防疫隔离带。
每个部落预计饲养1000只羊,在旅游季节进行放养,占地4000-7000亩不等,非旅游季节集中圈养按照每只羊活动范围为3平方米,需30000米2,羊群活动场地约占30000—45000米2;饲养500头牛,养牛的棚圈和运动场需要3000米2;饲养100峰骆驼,棚圈和运动场需要1200米2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