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上都河沿岸,直到与黑风河交汇处。
项目:
(1)空中俯瞰“陨石坑”或“塌陷区”与AR模拟展示
从空中俯瞰,滦河、闪电河形成的奇特环状地貌:环状水系,内径70公里,外环直径达150公里。成因有”陨石坑”和“塌陷区”等两种说法,成坑年代在侏罗纪与白垩纪之间距今1.4亿。
(2)陨石坑解谜
陨石撞击坑特征:陨石撞击是一种常见的天文现象。当陨石撞击地球表面时,由其引起的瞬时(1秒至1微秒)的动态高压(数十至数百个兆帕)和高温(大于1500℃),必然导致陨石撞击坑的形成,并使周围岩石发生变质作用(游振东等,2008)。
多伦陨石撞击坑的提出:自吴思本(1996)“多伦陨石坑的研究进展”一文发表以来,已经引起国内外有关学术界密切关注和浓厚兴趣,主流学术观点有两种:一是陨石撞击而成;二认为是中生代古火山机构(为了讨论方便,暂称陨石坑),并各自提出了很多有关证据。显然,两者均需进一步开展工作,深入研究。
多伦环形影像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与河北省交界处,其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6°15′;北纬 42°3′。总体上看具有十分明显的环形地貌特征,地质上呈现环状拗陷,并有滦河和闪电河等组成一个直径达70km的环状水系,有人测得多伦冲击熔融岩的K-Ar法年龄为129±3Ma(百万年),表明陨石坑形成于侏罗纪与白垩纪之间。
规划区曾是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带,有“火山博物馆”之称,有形态各异的火山地貌,还留有许多火山口、火山熔岩、火山弹、火山锥、火山岩等。故而对多伦陨石坑的成因还存在缘于中生代古火山活动的说法。
(3)环形构造的火山作用解谜
马淑兰(1995)对多伦盆地独石口和青羊沟角砾碎屑玻璃岩及其中微球粒进行了中子活化分析,其微量元素丰度和分布特征表明,侏罗系上统角砾碎屑玻璃岩及微球粒没有任何撞击形成标志,而更多的是火山喷发标志。因此,多伦盆地不是撞击形成,而与晚侏罗系上统火山喷发有关。
多伦环,环形影像完整,直径约70km,系统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表明,环形凹槽主要被第四系沉积物覆盖,局部有上新世玄武岩出露,其下隐伏有大量白垩纪粗安岩和上新世玄武岩。环边发育不同方向的区域断裂。环内、外由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中新元古界,下二叠统和中生代火山-沉积岩系组成,不同时代的地质体完整,层序清楚。 中生代火山岩是一系列中心式或裂隙-中心式火山喷发作用的产物。
(4)火山草原的前世今生
多伦环是早白垩世以来深部岩浆作用与区域断裂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新生代地层:规划区出露的地质体主要以中-新生代地层为主,早二叠世地层仅零星见及,更古老的地层只在局部有所出露。
(5)AR模拟展示
展示内容:1.多伦环形成揭秘
2.火山草原的前世今生
3.三大凹陷区和一个隆起带的奇迹形成机理和过程